欢迎访问悦柚烟油网——电子烟烟弹烟油购买分享

悦柚烟油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栏目 > 小烟专题 >

小烟专题


        

lil电子烟暂停(LIL电子烟) "回头是岸"

发布时间:2023-05-09 08:30小烟专题 评论
lil电子烟暂停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一消息引发了国内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认为,电子烟行业已经进入寒冬,“禁令”一出,将直接影响电子烟行业的发展展。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电子...

lil电子烟暂停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一消息引发了国内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认为,电子烟行业已经进入寒冬,“禁令”一出,将直接影响电子烟行业的发展展。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电子烟行业即将迎来寒冬的时候,近日,一则“中国烟草总公司正研究制定电子烟管理办法”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据据悉,中国烟草总公司已启动立法程序,拟对电子烟进行监管。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国内电子烟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lil电子烟暂停

来源:法治周末

  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网售禁令”,让电子烟告别了“大跃进”时代。

  之后,电子烟迎来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治理期。京东、淘宝、阿里等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作出响应,陆续下架电子烟,屏蔽电子烟关键词。

  虽然主流电商平台已经将电子烟及相关产品下架,但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找到电子烟并不是难事。

  电子烟网上“躲猫猫”

  深圳的李翔(化名)庆幸没有加盟某品牌电子烟。

  10月初,有朋友邀请李翔加盟某品牌的电子烟,据其介绍,该款烟市场价格在27元至40元之间,成本价格每支7元左右。他还向李翔表示,借着电子烟的热潮,做好了,月入10万元并不成问题。

  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因为看到太多电子烟危害的报道,李翔最终放弃了充满“前景”的买卖。

  当时,李翔还因为放弃了这一笔好买卖而纠结,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电子烟突然遇冷。李翔有位朋友损失不小。而这一变化离不开一则通告的发布。

  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被业内人称为“一号通告”。“一号通告”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一号通告”发布后,各级烟草专卖监管部门开始对通过互联网推广和销售电子烟的行为开展监管。11月5日,北京市有关监管部门对9家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了约谈。不少电商平台采取先屏蔽再下架的方式陆续清理。

  11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发布公告称,“平台从11月7日起将停止为商家提供电子烟产品的销售和广告营销服务”。

  此外,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屏蔽电子烟店铺,并下架电子烟产品。

  “一号通告”发布近一个月,电子烟真的“灰飞烟灭”了吗?

  11月25日,法治周末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电子烟”,显示“未找到相关产品”。又输入“0焦油”以及某电子烟品牌时,还是出现了电子烟及相关商品。

  不仅如此,法治周末记者发现,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也存在着此类“躲猫猫”现象。法治周末记者向闲鱼客服中心反映违规销售电子烟的情况,得到的回复却是,“闲鱼从11月7日起已下架电子烟相关商品、禁止电子烟相关商品的销售及广告投放”。

  此外,法治周末记者还注意到,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上,电子烟广告、交易依然存在。

  在微博上搜索关键词“电子烟”“加热不燃烧”“蒸汽”等,就会发现仍有不少博主在售卖电子烟产品,“首次下单请私聊此微博下单,在线时间早10点——晚10点”,某博主所售卖的电子烟弹的种类多达50种;微信里的一些测评文章,关注公众号之后,立即弹出电子烟卖家的联系方式以及产品介绍、广告及购买渠道等;一些直播平台,部分用户仍在宣传电子烟产品……

  目前监管并不涉及处罚

  网售电子烟为何仍难以禁止?谁又该负责?

  11月18日,法治周末记者拨通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投诉电话。对于屡禁不止的各类平台是否该受到处罚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中的职责内容念给法治周末记者,作为答复:“自本通告印发之日起,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记者注意到,上述工作人员的重音均落在了三个“敦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