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国内法规禁止了除国标电子烟以外的所有新型烟草,所以在中国,非法电子烟包括一次性电子烟(奶茶杯、可乐杯及其他)、开放型电子烟(包括空弹和加注的烟油等)、非国标换弹式电子烟、所有的HNB等。
2.非法电子烟的销售比较分散,但它的生产端很容易打击,因为必须有工厂和产线。关键看政府的决心。因为中烟未涉足雾化烟生产,所以地下电子烟工厂对中烟利益侵害不大,可能打击的动力不太足。
3.非法电子烟的主要危害不仅是导致大企业市占率的损失,更不是国家税收流失(这点税收比起香烟来说是九牛一毛),而是因为其含量成份不可控而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从而引导社会舆论对电子烟的质疑和反感,影响产业发展。
4.杜绝非法电子烟为什么主要不能靠打击?因为抓人永远不是好的管理手段,只要利润足够高,总会有人敢于挺而走险(参考贩毒产业)。当年华强北山寨手机为什么绝迹?不是政府打击的成果,而是小米等国内品牌厂家的崛起。相近的价格,有正规产品,谁会去买有风险的山寨产品呢?所以,监管的目标应当是两个:一是保障合法厂家的市场和利润,二是降低非法产业的利润率,让冒险无利可图。这是个简单的道理。
5.还有消费群体对禁绝的难度也有很大影响。当年国外带货iqos 盛行,但很容易就禁了,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有人使用了。主要原因还是太贵(每包50元,加上几百块的烟具,普通人抽不起),消费对象主要是想戒烟的中年白领阶层,这些人是最不想冒违规风险的。而奶茶杯电子烟的消费群体是县城中学生,让这帮熊孩子听话的难度显然更大。//@涌现:回复@kentty44:非法电子烟造成税收流失,打击成本高到一定程度,管理层会考虑放开渠道的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