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 mos 数量(电子烟 moti) "锦瑟年华"
电子烟 mos 数量增加,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涉足电子烟领域域,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行业洗牌加速,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退出市场。此外,由于电子烟产品本身具有有一定的危害性,国家对其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堪忧。因此,不少电子烟企业开始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上海电子仪表工业在中国电子仪表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相继出现了一批民族资本厂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电子仪表工业获得了新生,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当生产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部门,成为全国电子仪表生产、出口、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1990年末,上海电子仪表工业拥有集团性公司11家。电子计算机制造企业11家。隶属于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系统的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25家,电子元件制造企业31家,半导体器件制造企业23家,真空电子器件制造企业11家,电子仪器设备制造企业9家,广播电视制造业企业31家,通信设备制造业3家,雷达制造业企业2家,电工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28家,光学和分析仪器制造业企业13家,以及研究所15家,各类学校29所。职工总数16.25万人,其中技术人员2.04万人。年工业总产值73.47亿元,利税1.79亿元。拥有国家一级企业4家,共有12种产品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今天,盘点上海带一、二等数字的无线电厂,一直排到四十一,侬还记得伐?
上海无线电一厂上海无线电一厂位于光复西路475号,是国内电子元件行业的骨干企业。1960年8月1日,由上海无线电元件一厂、二厂、十厂,中工电容器厂,金刚电器厂,鼎信棉纺织厂合并而成。产品使用三元牌商标。
建厂后一年内,便革新成功碳膜电阻器、云母电容器、纸介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电子陶瓷5种产品的单机联动生产线。其中,碳膜电阻器生产线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单机联动化,受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的重视,1961年1月在该厂召开“双革四新”现场会议,肯定了自力更生的做法,誉其为“中国式的大型元件工厂”。
该厂在“找差距,赶先进”活动中,从1960年到1963年,先后3次组成学习队伍,到西南地区的第四机械工业部直属工厂进行对口学习,建立起技术管理体制和生产技术标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
60年代,该厂大力拓展新品种,从纸介、云母电容器扩展到微调瓷介、玻璃釉、薄膜等电容器;从碳膜、碳质电阻器扩展到金属膜、氧化膜、热敏电阻器。与此同时,还开发出装置瓷件、压电元器件、微膜器件及微波器件,初步实现阻容元件的小型化。70年代,该厂又开发出高频、低频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一系列新型元件。
1981~1990年,该厂引进重大改造项目共8项,投资4574万元。从日本引进电阻基体,金属膜、碳膜、氧化膜釉电阻器,瓷片电容器,氧化铝基板等8项生产线设备和技术,使全厂5个车间得到了较系统的技术改造,产品、产量上了一个台阶。1986年10月,该厂正式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件质量评定体系认可的一家中国电子元件制造厂,为产品跻身国际市场具备了条件。
1990年末,该厂有职工2103人,其中技术人员186人。工厂占地面积4.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404.9万元。产品有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电容器、压电元器件、无线电陶瓷5个大类、33个系列,年产量41027万只,工业总产值3997万元,实现利润191.3万元。
上海无线电二厂上海无线电二厂位于宜昌路96号。1960年7月,由上海申新第二棉纺织厂与利闻无线电机厂、上海高频电炉厂、王松记电镀厂合并组成。建厂初期,主要生产收音机、扩音机,以及各种电讯变压器等。
生产的收音机采用飞乐、红灯牌商标,除畅销国内市场外,在60年代出口香港、东南亚、南美及非洲等地区。70年代,红灯牌收音机以款式新颖、音色悦耳,成为国内市场竞相争购的对象,产品供不应求。自1971年到1983年,共生产红灯牌711型电子管收音机185.5万台,创国内同类产品销售量的最高纪录。
该厂在发展收音机的同时,于1961年11月开始试制军工装备性产品,产品结构走向军民结合。先后开发出7种军用通信机和地面活动目标侦察校射雷达、炮瞄雷达、舰载炮瞄雷达3种大型军用雷达,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其中,炮瞄雷达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科技成果奖;HS—201型超长波收信机于1982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