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2.气雾发生装置又名虚拟香烟、电子烟、蒸汽烟等。 3.发热体组件是气雾发生装置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2.气雾发生装置又名虚拟香烟、电子烟、蒸汽烟等。
3.发热体组件是气雾发生装置的核心组件,其作用是加热雾化液产生烟雾。现有的发热体组件包括陶瓷发热体组件和棉芯发热体组件,这两种发热体组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第一,陶瓷发热体组件,其通常在多孔陶瓷基体上嵌入或者印刷发热线路,形成陶瓷发热体,但是多孔陶瓷成分单一,多孔陶瓷的雾化区、导油区、锁油区全部在同一器件上,无层次感,不能充分发挥烟油的特性。
5.第二,棉芯发热体组件,通常适用发热体包括棉芯,发热体与棉芯直接接触,由于棉芯不耐高温,温度过高会导致棉芯容易糊芯,口感前后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组件,能够实现雾化、导油和锁油各自分开,烟油雾化细腻,口感好。
7.一种发热组件,包括雾化体、导油体、电阻发热件和锁油体,雾化体内设有雾化通孔,电阻发热件设置在雾化通孔的孔壁上,导油体设有安装通孔,雾化体安装在安装通孔中,雾化体的外壁与安装通孔的孔壁接触,锁油体设置于导油体的外壁,雾化体的孔隙率小于导油体的孔隙率。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雾化体的孔隙率为50%~55%;所述导油体的孔隙率为55%~60%。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雾化体内设有多个用于吸附烟油的第一吸附孔,多个所述第一吸附孔相互连通;所述导油体内设有多个用于吸附烟油的第二吸附孔,多个所述第二吸附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吸附孔的孔径。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吸附孔的孔径为10um~20um;所述第二吸附孔的孔径为20um~50um。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雾化体和/或所述导油体为多孔陶瓷。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锁油体为多孔陶瓷或导油棉。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电阻发热件为呈螺旋状的发热丝。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雾化体、所述导油体和所述锁油体均呈筒状。
1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
1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
17.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的雾化体、导油体和锁油体为三个相互独立的结构,由于
雾化体的孔隙率小于导油体的孔隙率,使得二者的导油速度不同,其中导油体的导油速度大于雾化体的导油速度,因此发热组件能够实现雾化、导油和锁油各自分开,其中雾化体与电阻发热件配合能够快速进行烟油雾化,导油体能够快速传导烟油至雾化体,防止干烧,锁油体能够锁住烟油,防止漏油。由于雾化体的孔隙率小于导油体的孔隙率,使得烟油雾化更细腻,口感还原度好。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10。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组件10包括雾化体11、导油体12、电阻发热件13和锁油体14,雾化体11内设有雾化通孔101,电阻发热件13设置在雾化通孔101的孔壁上,导油体12设有安装通孔102,雾化体11安装在安装通孔102中,雾化体11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02的孔壁接触,锁油体14设置于导油体12的外壁,雾化体11的孔隙率小于导油体 12的孔隙率。在本实施例中,锁油体14能吸附和锁住烟油,且锁油体14内的烟油可流入导油体12中,导油体12内的烟油能流入雾化体11中,电阻发热件13通电发热能将烟油雾化。
24.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10的雾化体11、导油体12和锁油体14为三个相互独立的结构,由于雾化体11的孔隙率小于导油体12的孔隙率,使得二者的导油速度不同,其中导油体12的导油速度大于雾化体11的导油速度,因此发热组件10能够实现雾化、导油和锁油各自分开,其中雾化体11与电阻发热件13配合能够快速进行烟油雾化,导油体12能够快速传导烟油至雾化体11,防止干烧,锁油体14能够锁住烟油,防止漏油。由于雾化体11的孔隙率小于导油体12的孔隙率,使得烟油雾化更细腻,口感还原度好。
25.可选地,雾化体11的孔隙率为50%~55%,例如为51%、52%、53%;导油体12的孔隙率为55%~60%,例如为55%、56%、57%、58%。
26.可选地,雾化体11内设有多个用于吸附烟油的第一吸附孔(图未示),多个第一吸附孔相互连通;导油体12内设有多个用于吸附烟油的第二吸附孔 (图未示),多个第二吸附孔相互连通;第一吸附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吸附孔的孔径,因此导油体12的导油速度大于雾化体11的导油速度,导油体12能够快速导油,雾化体11能够快速雾化,导油和雾化相互分开,层次分明,能充分发挥烟油的特性。
27.可选地,第一吸附孔的孔径为10um~20um,例如为12um、14um、16um、18um;第二吸附孔的孔径为20um~50um,例如为25um、30um、35um、45um。
28.可选地,雾化体11和/或导油体12为多孔陶瓷,例如雾化体11和均为多孔陶瓷。
29.可选地,锁油体14为多孔陶瓷或导油棉。
30.可选地,电阻发热件13为呈螺旋状的发热丝。在本实施例中,电阻发热件13包括螺旋体131、第一导电引脚132和第二导电引脚133,螺旋体131 固定在雾化通孔101的孔壁上,第一导电引脚132和第二导电引脚133的一端与螺旋体131固定连接,第一导电引脚132和第二导电引脚133的另一端伸出雾化通孔101外。
31.可选地,雾化体11、导油体12和锁油体14均呈筒状。在本实施例中,雾化通孔101沿雾化体11的轴线方向贯穿雾化体11;安装通孔102沿导油体12的轴线方向贯穿导油体12。
32.可选地,雾化体11的厚度(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小于导油体12的厚度(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锁油体14的厚度(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 小于导油体12的厚度(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锁油体14的厚度(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小于雾化体11的厚度(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
33.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10。
34.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10。
3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